繪畫延伸的聲音維度:評吳燦政個展《靜物》
Author: 鄺鉅裁, 2023年05月23日 00時15分
評論的展演: 吳燦政個展《靜物》
繪畫延伸的聲音維度:評吳燦政個展《靜物》
當我們談及一個地方,通常以視覺的角度描述,如談及它的風景、城市景觀等,很少會談及其聲音,縱使聲音無處不在,暗中塑造我們對地方的認知和記憶。吳燦政於2011年至2021年執行「台灣聲音地圖計畫」,環島超過二百次,收集台灣各地的聲音,透過建立檔案庫,展現地方不一樣的面貌。在紀錄之後,吳燦政在其它作品運用錄音素材,加入影像、裝置等元素,繼續探問聲音、感知經驗和對地方記憶的各種可能性。
大未來林舍畫廊正舉行吳燦政個展《靜物》,延續藝術家以往的創作脈絡,以聲音為主軸,把切入角度從環境轉移到具普遍意義的靜物,作為這次個展的定位。《靜物》展出了吳燦政多年前的繪畫作品,與其他聲音影像裝置並存,帶出藝術家對繪畫的思考。「靜物」作為繪畫的母題,源於17世紀荷蘭黃金時期,存在了數百年,靜物一直為畫家凝視和描繪的對像。吳燦政從聲音的角度解構靜物,靜物不僅是靜止(still)之物,亦是靜默(silent)之物,探討聲音、物體和視覺之間的灰色地帶,打開靜物不一樣的維度。本文將從繪畫的角度切入這次展覽,透過作品分析,說明吳燦政如何交互視覺和聽覺,沿襲同時突破傳統意義上的靜物。